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给春节消费带来新力量(图)

交易用户下载便捷通道

详细内容

“文化+”给春节消费带来新力量(图)


在刚刚过去的丁酉鸡年春节长假里,“文化”二字毫无疑问地再次成为长假消费的重要内容:从火爆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到人声鼎沸的电影院,从热闹的各种民俗过大年活动现场,到“过年不关门”的各种文化场馆……神州大地上的城乡各处,无不显示着文化消费不可小觑的潜力。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节假日消费必然由最底层的衣食住行的满足向着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升级。特别是随着我国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及各种引导、拉动文化消费举措的出台,文化消费成为春节假期“爆款”几乎是必然的。

虽然火爆已是“定数”,但在一年又一年的春节文化消费中,“变数”也在不断出现。比如今年,“文化+”的融合力量就为春节消费带来了新气象,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文化元素更深层次地渗入旅游、体育等其他领域,更体现为融合后的文化消费所体现出的引领作用。

文化消费发挥引领作用

文化作为“人民的精神家园”,其作用和影响力无处不在,但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文化+”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只有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成熟到一定程度,融合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并且由近及远,从简单叠加到深层次融合,最终表现为传统消费形式的边界渐渐模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在今年的春节消费中,这种“文化+”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的趋势表现得十分明显。

  今年春节前夕,农业部向社会推介了以“春节到农家过大年”为主题的141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00余个休闲农业精品景点,这些线路和景点广泛分布在我国30个省区市。仔细观察这些被推介的线路和景点,可以发现,其中很多都与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有关,起到关键作用的大多是文化元素。可以说,此举不仅拓展了农村的文化消费空间,更体现了“文化+”对第一产业的渗透,充分展示了文化融合无远弗届的特点。

如果说“文化+”对农业的渗透还比较新鲜的话,那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则在多年实践之后不断走向更深层次。今年春节期间,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成为假日旅游的新景点,到图书馆和博物馆过年不只是市民的选择,也成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事实上,在国外,人文景点一直是旅游热门线路,因为自然风光终究有限,而人文景点则几乎可以进行深度的无限开发,因此,当人们更多地出于文化需求的目的进行旅游的时候,“文化+”的深度融合作用就发生了。

与此类似的还有春节庙会。作为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逛庙会近些年已成为人们追寻年味儿的主要方式。有趣的是,前些年与庙会相关的新闻热点大都是天价小吃摊位费等,仿佛年味儿就是烤肉串和糖葫芦。所幸经过不断实践,今年各地的春节庙会活动已能将当地文化特色和民俗文化表演作为主流,使庙会颇具文化范儿。

重新认识文化消费

随着“文化+”融合改造力量的不断发挥,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概念范畴、统计方法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可以预见,今后文化消费将越来越多地在节假日消费中发挥引领作用。

对这种文化消费新现象的观察应该引发对于相关政策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思考,也许,换一种角度看待文化消费的时机已经到来。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文化消费的边界是否越来越模糊。随着“文化+”融合作用的不断发挥,新业态和新模式取代了传统的产业划分而成为新的经济单元,与此相适应,文化消费的边界也在不断模糊。比如,笔者在大年初三参观了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街的杜莎夫人蜡像馆,虽然150元的门票不算便宜,但当天买票的人依然在馆外排起了长队——按常理,这笔门票收入应当算在旅游收入的范畴,但蜡像馆内的参观内容却几乎都在文化消费的范畴内,当天吸引最多游客拍照的《琅琊榜》三位主角的蜡像,完全是影视剧的衍生品,就此而言,传统意义上文化消费的边界早已在文化内容的扩散中,也即“文化+”的融合中被打破。再如,成为假期消费热点的各种文化场馆,传统意义上都属于文化事业的范畴,但对文化内容的需求使文化事业与产业在这里发生了融合,消费的边界再次模糊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需要一个新视角来看待文化消费。因“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的引领作用,文化消费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文艺演出、购书、看电影等,而应被看作以对文化内容的认可为核心的各种消费形式的总和,不论衣食住行,只要是因为文化内容的消费而发生的,则都可能成为文化消费的载体。

更进一步来说,如果这样的文化消费观能获认可,那么意味着两方面可能的变化:首先,传统的文化消费的统计方式可能大大低估了当前文化消费的数额及其作用,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未来也许需要适应新的方式作出改变,至少尝试用更准确的数字评估我国当前文化消费所处的水平;其次,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方针应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制度设计,需要更注重其融合作用的发挥。

关于我们 |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成功案例

客服电话:4006 010 661  总机:010-83277111  传真:010-83277011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 - 17:00   外网邮箱:

Copyright 2016 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077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68号